浙江警察学院西藏班2023年招生简章
一、学校概况
浙江警察学院创建于1949年,前身是杭州市公安人员训练班,2007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2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浙江省唯一培养公安专门人才的本科高校,承担着本科及研究生学历教育、在职民警培训、公安理论研究等职责,是全省公安新增警力的主渠道、在职民警培训的主阵地、公安理论研究的主平台。
学校现有滨江和临安两个校区,校园环境优美,教学科研设施齐全。学科专业建设富有特色,公安学列入“十四五”省一流学科A类培育,公安技术、网络空间安全列入省一流学科B类,涉外警务、网络安全与执法、治安学、交通管理工程等4个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经济犯罪侦查、警务指挥与战术等4个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建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编有8部国家级规划教材,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学校具有警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资格,下设智慧警务、“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2个培养方向,为公安机关培养既懂理论又懂实战的高层次应用型警务专业人才。
学校拥有一支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公安实践经验丰富、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463人,其中专任教师244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39人,副高职称103人,博士学位95人。有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10人,省部级教学名师6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8人,“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7人,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对象14人,获评全国公安教育成绩突出集体3个,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全省优秀公安基层单位1个。学校建有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3个本科院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点、6个实验教学中心(下设49个实验室),及多功能室内射击靶场等29个实训教学场所。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86.7万册,中外文纸质报刊806种,电子图书204.2万册,数字资源库18个,为浙江省首批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美国、英国、西班牙、韩国、日本、意大利等10余个国家的大学或警察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等知名高校相关院系协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年均有百余名学生被选送到国内外高校学习。学校每年招收外国留学生,开展国际警务人才培养。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学校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浙江公安中心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忠诚为魂、育人为本、教师为基、实战为先”工作要求,持续推进高质量内涵式有特色发展,不断提高学校发展的辨识度认可度贡献度,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全国一流、警界赞誉的现代化公安院校,奋力谱写公安教育现代化新华章,为公安工作现代化先行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二、西藏班简况
我校西藏班创办于1989年,是原浙江省人民警察学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的指示精神而开办的,是浙江省援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西藏自治区公安机关培养输送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2001年,西藏班升格为公安大专班,招收内地西藏班(校)的高中毕业生入学,2008年,升格为本科学历教育。30多年来,先后为西藏自治区各级公安机关培养和输送了侦查学、经济犯罪侦查、治安学、公安法制、刑事科学技术、交通管理工程、公安舆情管理、网络安全与执法等专业或专业方向近千名毕业生。
2023年西藏班招生计划
2023年,我校西藏班计划招收22人,含内地西藏班计划13人。
内地西藏班
区 内
22
文科
侦查学
2
2(女生1人)
本科
4
治安学
2
1(女生1人)
本科
4
涉外警务
2
0
本科
4
理科
经济犯罪侦查
1
1
本科
4
交通管理工程(智能交通方向)
0
1
本科
4
刑事科学技术
2(女生1人)
2
本科
4
网络安全与执法
2
1
本科
4
涉外警务
2(女生1人)
1
本科
4
说明:计划招生22人,男生18人,女生4人(侦查学、治安学专业区内生源女生各1人,刑事科学技术、涉外警务专业内地西藏班生源女生各1人)。
根据《关于加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招录工作的意见》《关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等文件规定,学生在毕业时达到毕业条件且符合人民警察报考资格条件的,均可参加公安机关面向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毕业生招警统一考试,其中笔试、面试、体检、体能测评和考察均合格的公安专业毕业生,面向地方公安机关就业的,原则上录用到西藏公安机关。
四、2023年西藏班招生对象
2023年全国内地西藏班(校)和西藏区内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五、学制待遇
浙江警察学院本科专业学制4年。学校全面贯彻“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 总要求,培养政治立场坚定、职业品质优良、专业基础扎实、警务技能过硬,能够适应时代发展、服务公安实战、了解前沿科技,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公安专门人才。学生修完学校规定的课程,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要求,获毕业资格,发放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获取学士学位证书。
学生入学后,应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警务化管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着制式服装,实行奖学金制度。西藏班学生的学费减半收取,可申请助学贷款、特困生补助等资助项目,学校提供勤工俭学岗位。
学生毕业前,参加统一组织的公安机关面向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应届毕业招录公务员考试,根据考试成绩,经人民警察招录程序,择优录用。
六、招生办法
一、体检、面试、体能测评、政治考察
西藏自治区公安厅对考生进行体检、面试、体能测评和政治考察工作。
二、填报志愿
内地西藏班考生在《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内地西藏班考生志愿表》报考志愿栏的提前单独录取院校栏目中填写我校志愿。区内考生的志愿填报按照西藏自治区教育考试院的规定执行。
三、录取
(一)学校根据西藏自治区教育考试院划定的本科录取分数线,按照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录取。
(二)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我校进行单独提前录取。
七、报考资格条件
报考2023年公安院校公安专业的考生,应取得当年高考资格,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三)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四)志愿从事公安工作,热爱人民公安事业,立志为捍卫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刻苦学习、拼搏奉献;
(五)年龄为16周岁以上、22周岁以下(2001年9月1日至2007年8月31日期间出生),未婚;
(六)普通高级中学毕业;
(七)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符合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招生政治条件;
(八)具有良好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符合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招生体检、面试和体能测评标准。
八、体检项目及标准
体检的项目和标准,参照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的有关规定执行,详见《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人社部发〔2016〕140号)、《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试行)》(人社部发〔2010〕82号)。同时,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身高:男性170厘米及以上,女性160厘米及以上;
(二)体重:男性体重指数(单位:千克/米2)在17.3至27.3之间,女性在17.1至25.7之间;
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体重指数保留1位小数。如:一男生体重为70千克、身高为1.70米,则其体重指数为70÷1.702=24.2千克/米2 ,在17.3至27.3之间,即为合格。
(三)视力:双眼裸视力均在4.8及以上;
(四)色觉:无色盲,无色弱;
(五)共同性内、外斜视不超过15度;
(六)无明显视功能损害眼病;
(七)听力正常:单侧耳语听力大于等于5米;
(八)嗅觉未丧失,不迟钝;
(九)血压:收缩压小于140mmHg,舒张压小于90mmHg;
(十)心率:每分钟大于50次且小于110次;每分钟小于50次或大于110次排除病理性改变的,合格;
(十一)无影响面容且难以治愈的皮肤病,如白癜风、银屑病、血管瘤、斑痣等;
(十二)外观不存在明显疾病特征或其他特征,如五官畸形、不能自行矫正的斜颈等;
(十三)无少白头,无胸廓畸形,无脊柱侧弯、驼背,膝内翻股骨内髁间距离和膝外翻胫骨内髁间距离不超过7厘米,无足底弓完全消失的扁平足,身体无影响功能的瘢痕,面颈部无瘢痕,无下肢静脉曲张,无腋臭,无唇、腭裂或唇裂术后明显瘢痕;
(十四)身体裸露部位(以着夏装短袖T恤及长裤和正装皮鞋为准)无明显瘢痕、疤痕、胎记等;
(十五)无各种残疾;
(十六)在身体任何部位无文身;
(十七)无三度单纯性甲状腺肿。
九、体能测评项目和标准
体能测评的项目和标准,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有关规定执行,具体如下:
(一)50米跑。可测次数:1次,合格标准:男性≤9.2秒,女性≤10.4秒;
(二)立定跳远。可测次数:3次,合格标准:男性≥2.05米,女性≥1.5米;
(三)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可测次数:1次,合格标准:男性≤4分35秒,女性≤4分36秒;
(四)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可测次数:1次,合格标准:男性≥9次/分钟,女性≥25次/分钟。
以上4个项目需全部进行测评。其中,有3个及以上达标的,体能测评结论为合格。
十、2023年招收专业(方向)介绍
(一)涉外警务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忠诚可靠、纪律严明、素质过硬,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和国家责任感,系统掌握涉外警务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涉外警务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具备开展国际警务合作、公安外国人管理以及涉外案事件处置等公安工作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具备信念坚、业务精、外语熟、交往强、规则通等综合能力,能够在各级公安机关从事涉外警务及相关公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公安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专业2017年被列入省“十三五”新兴特色专业,2019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位列“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同类专业排名第一。2021年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专业现有高级职称教师9人,博士6人,具有海外留(访)学经历的教师占43%。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1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2人,全省公安机关首批高级人才库1人,省“青年优秀人才”培养对象1人。现有10门省级一流课程,1个省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部省“十四五”首批新文科重点建设教材。
根据公安部国合局要求,2022年起开设“国际组织与警务联络”方向创新实验班。建有“浙江省国际学生国情教育名师工作室”,22届警务留学生阿卡给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王小洪写信,得到部长回信勉励并在《人民公安报》刊发。
与中国翻译协会首倡“警务英语大赛”,创办“浙警模拟联合国大赛”,创办《国际警务研究论丛》,与省厅国合处共建国际警务执法合作实战实验室,与杭州市局景区分局共建实战化教学基地。
专业秉持教育国际化理念,与17家国外高校和国际组织签订合作交流协议,还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合作开展“第二校园”项目。58名毕业生获得国际刑警组织结业证书,4名毕业生赴美、英等国担任驻外警务联络官,多名毕业生入职公安部、外交部,进入公安部警务联络官后备人才库。
(二)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忠诚可靠、纪律严明、素质过硬,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公安实战能力的,熟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系统掌握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网络安全执法实际工作的专业核心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能够在公安机关从事网络安全执法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公安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2019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汇聚公安技术和网络空间安全两个省级一流学科优势,拥有全国省属公安院校唯一的部级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和大数据警务与社会公共安全治理省级高水平创新团队,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
专业现有专、兼任教师32人,其中博士(含在读)14人,教授(含正高级工程师)4人、副教授9人,硕士生导师8人;全国优秀教师1名,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5人,入选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2人。近5年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5项以上。
专业开设有《模型与算法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Python程序设计》《网络安全基础》《电子数据取证技术》《数据恢复技术》《网络犯罪侦查》《网络攻防技术》《网络监察与管控》《网络情报搜集与分析》等课程。建有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4门省级一流课程。
专业与杭州、绍兴等市、县公安局共建“同城一体”实战化教学科研基地、专业实习基地、专业实战化共同体等10余个,与在杭的国内知名高新技术企业共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5个。
注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拥有信息网络安全、电子数据取证等学生创新团队。近年来,专业学生获网络安全与电子取证领域省部级以上(含国际、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100余项,获奖级别和数量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已形成网络数据情报分析、网络犯罪侦察取证和网络安全攻防技术等特色方向。2021年起,分别与华东政法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开展第二校园访学合作项目。
(三)治安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忠诚可靠、纪律严明、素质过硬,系统掌握治安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适应治安治理现代化发展需要,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科学素养和基本研究能力,具有从事维护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所需要的管理、服务、预防、控制及行政执法等专业能力,尤其是具备治安风险的感知、研判和防控能力,能够在公安机关治安岗位以及相关领域从事治安治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治安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拥有成效显著、特色鲜明的国家一流专业。本专业2018年被确定为省级本科高校重点建设专业,2019年被确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2021年软科专业排名中获得A+评价。目前主要聚焦基层社会治理、智慧治安防控两个方向。
拥有教学能力强、学术功底厚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业教师18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博士8人,大多来自清华、北大、人大、复旦、浙大、吉大、公安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包括治安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等专业背景,1人被评为全国公安教育训练工作成绩突出教师,多数教师拥有海外访学经历。
拥有体系完善、持续改进的课程群。建有《治安管理学》《治安案件查处》《接处警理论与实务》《治安秩序管理》《治安学基础》等9门省级一流课程,达到了专业核心课程的67%,涵盖基础理论、案件查处、接处警、人口管理、秩序管理等内容,为高质量人才培养夯实基础。
拥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学科专业平台。基层社会治理方向警务硕士培养主要由治安系负责,省一级学会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秘书处设在治安系。智慧治安防控虚拟教研室为首批浙江省本科高校省级名师网络工作室试点建设项目,是校唯一省级虚拟教研室。治安系与华东政法大学合作建立了交换生培养项目。
(四)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智能交通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忠诚可靠、纪律严明、素质过硬,系统掌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交通数据挖掘分析、交通智能控制、交通组织规划、交通仿真重建技术、交通事故勘查分析和处理等实际工作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熟悉智能交通领域工程设计和管理、系统应用,胜任交通科技管理岗位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公安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助力专业高水平建设。2016年以本专业为依托的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被列入浙江省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19年入选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在全国率先开设智能交通方向。
持续建设高学历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博士占比超过55%,4人有博士后经历,5人有国外访学经历,2人获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称号,所有教师均有公安部门实战锻炼经历。
构建引领智慧交通管理与技术应用的课程体系。以《智能交通系统》《交通数据挖掘技术》《智能交通检测技术》《交通控制》《交通仿真》《道路交通秩序管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等为核心课程,适应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下的新型交通管理模式。
以交通警务实战需求为导向,形成“教学练战”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托公安厅交管局共同体建设和校局合作,开展交通行为研究、交通事故分析与处理、交通事故重建、交通数据挖掘分析、交通信号管控和交通组织优化等警务实践教学。
(五)侦查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忠诚可靠、纪律严明、素质过硬,系统掌握侦查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犯罪侦查实践的专业核心能力,掌握刑事犯罪侦查创新研究的一般方法,具备国际警务视野的复合型、应用型侦查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为公安部首批重点建设专业、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一流学科公安学依托侦查学专业建设。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6人,驻校教官和客座教授3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8人,公安部教学名师1人、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2人,刑事侦查教研室获“全国公安教育成绩突出集体”荣誉称号。
专业立足数字经济时代犯罪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以学生为中心,科教融合,开展涉网新型犯罪侦查、构建“虚实结合、理实一体”的现场勘查教学新体系,开发系列虚拟仿真训练系统,着力提升侦查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数字化转型、新科技发展、智慧侦查改革的需求匹配度。开设有《侦查措施》《侦查情报学》《刑事案件侦查》《涉网新型犯罪侦查》《网络犯罪侦查》《网络经济犯罪预防》等课程。
专业与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政保总队、禁毒总队、经侦总队等7个总队开展“教学与实战共同体”建设,构建紧密型的实践育人新模式。侦查学大学生警务实践教育鄞州基地获批浙江省“十三五”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专业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组建“雏鹰创新孵化计划”实验班,采取专班化管理、系统化培训、项目制牵引、导师制指导,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与浙江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云南警官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开展师生互访交流。大学生创新项目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立项多项,获得省部级奖项多项。
(六)刑事科学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忠诚可靠、纪律严明、素质过硬,系统掌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犯罪现场勘查专业能力,具有物证检验鉴定初步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胜任刑事科学技术岗位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公安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秉持“公正、细致、严谨、求是、创新、奉献”的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精神,依托浙江省一流学科公安技术开展专业建设,学科平台有浙江省毒品防控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专业共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博士(含在读)15人。拥有教育部法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入选浙江省“151”第三层次人才2名,入选省高校创新领军人才培养对象1人,入选省高校青年优秀人才培养对象3人。近5年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9项。
专业开设有《犯罪现场勘查》《手印检验》《刑事照相》《文件检验》《理化检验》和《法医学》等6门核心课和《视频侦查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声纹检验》等符合智慧新刑技发展需要的选修课。建有15门省级一流课程和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专业围绕“智慧新刑技”,加强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刑事科学技术实验中心系浙江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智能语音检验平台、图像篡改分析系统、3D现勘实景教学系统、显微拉曼成像光谱仪、液质联用仪等仪器设备,总价值5000余万元。
专业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合作开展第二校园访学项目,大力培养卓越刑事科学技术人才。拥有指纹查询工作室、公安视听技术团队、大学生生命科学团队、毒品防控技术研究团队等4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创新成果量多质优,位居学校前列。
(七)经济犯罪侦查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忠诚可靠、纪律严明、素质过硬,系统掌握经济犯罪侦查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与数字经济时代相适应的经济犯罪侦查专业核心能力,掌握经济犯罪侦查创新研究的一般方法,具备国际警务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经济犯罪侦查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重视警学结合,打造专业建设的校局合作共同体;注重应用,创新“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着力服务,利用专业优势指导行业和经济社会。2020年被确定为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驻校教官和客座教授35人,浙江省教学名师1人。专业教师获公安部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省级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一等奖,全校教学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完成多项省部级课题。
专业开设有《会计资料侦查》《公司企业犯罪案件侦查》《涉税犯罪案件侦查》《金融犯罪案件侦查》《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侦查》《市场秩序犯罪案件侦查》等多元化专业课程,建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理论测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业与浙江省经侦总队及各地经侦大队密切联系,形成了“教学、科研与经侦实践”三位一体专业建设模式,建立了经侦信息系统实验室实训场所,建设了“网上作战”等新型专业实验室。
组建“雏鹰创新孵化计划”实验班,开展专业第二课堂活动,以竞赛为载体,培养学生忠诚精神和创新能力。大学生创新项目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立项多项,获得省部级奖项多项。
欢迎广大同学踊跃报考我校西藏班!
联系电话:0571-87787272 18888960422
(浙江警察学院西藏班管理办公室)
联系人:包欣欣 格桑多吉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55号
邮编:310053
欢迎访问浙江警察学院网站,网址:http://www.zjjcxy.cn
浙江警察学院
二〇二三年四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