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从城汇" 近年来一些极端交通安全事件 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 提高安全防范知识 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安全 那么,遇到极端车辆冲撞情况 我们要如何避险自救呢? 若遇车辆冲撞袭击,牢记以下3个技巧! (1) 躲 ①如果在广场,现场人员应迅速向以下物体后部进行躲避: ②如果在集市,现场人员应迅速向以下物体后部进行躲避: ③注意不要过度紧贴掩护物留出空间,缓解冲击! 切忌往以下物体周边避靠,以防物体被撞倒、撞碎,带来二次伤害! (2) 避 如果没有可躲藏的地方切记不要背对汽车逃窜,你的双脚跑不过汽车轮子! 正确方法如下: (3) 掷 车辆冲撞时可把随身携带的物品,如:衣物、鸡蛋、面粉等,砸向施撞车辆前挡玻璃干扰对方视线,减少伤害。 安全无小事 点击视频学习避险技巧! (1) 保持冷静 不因恐慌影响正常的判断。 (2) 判别危险 判明自己目前是否面临危险,如有危险,做好个人防护,迅速离开危险区域或就地掩蔽。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及时报警或通知站内警务人员。 (3) 报明内容 首先报告最重要的内容,包括地点、时间、发生什么事件等,然后针对具体位置、嫌疑人人数、体貌特征、衣着打扮、伤亡人数等报明内容。 (1) 止血 目的是降低血流速度,防止大量血液流失,导致休克昏迷。具体方法: ①先将伤者转移到安全或安静的地方,检查伤势,判断出血性质,观察是动脉出血、静脉出血,还是毛细血管出血; ②可直接用手指压在出血口上或出血的供血动脉上进行止血; ③对四肢受伤出血的,使用腰带、领带、证件带、粗布条丝巾,也可将自己衣服撕成条状代替,在大臂上1/3处和大腿中间进行绑扎止血。 (2) 固定 对受伤的骨折、关节进行固定,目的是避免骨折端对人体造成新的伤害,同时可减轻疼痛并便于搬运抢救。具体方法: ①开放性伤口先包扎伤口再固定,不要送回刺出的骨折端; ②垫高或抬高受伤部分,以减慢流血及减少肿胀; ③对脊柱或怀疑有脊柱损伤的不要移动; ④固定时必须将骨折端上下两个关节一起固定,如小腿骨折应将踝、膝两个关节固定。 (3) 烧伤急救 目的是降低血流速度,防止大量血液流失,导致休克昏迷。具体方法: ①用大量洁净的水清洗伤口,除非伤口烧黑、变白或太深; ②不要直接用冰敷在伤口; ③不要刺破水泡; ④轻轻取下戒指、手表皮带或者紧身衣服; ⑤用干净、无黏性的布盖住伤口。 (4) 休克急救 ①避免伤者过冷或过热,可以用衣物毯子保暖; ②若无骨折,将伤者双腿抬高30厘米左右; ③不要给伤者饮水或进食; ④持续观察伤者的清醒程度; ⑤向救护人员报告。 (5) 胸部受伤出现呼吸受阻的急救 如果胸部受伤出现呼吸障碍,维护胸腔压力与外界大气压的压力差,是保障呼吸能够顺畅的关键。具体方法: ①可使用身份证或其他非吸水性卡片贴住身体压住伤口,也可以使用保鲜膜类的薄膜,撕下约20×20厘米大小,贴住伤口,用胶带固定住上、左、右三个边,留出下方,以便让伤口流出的血水排出; ②可直接用手指压在出血口上或出血的供血动脉上进行止血; ③也可以张开手掌紧贴身体压住伤口。 (6) 腹部受伤的急救 ①止血。如果是闭合性伤口,应及时压住伤口,进行止血; ②保鲜。如果是开放性伤口,小肠外露时,应用水打湿上衣,包住小肠,不使其外露于空气中,避免细菌感染,失水干燥坏死。千万不要把沾染污物的内脏回填腹腔,这样会使内脏在腹内相互感染,产生粘连,加速内脏坏死; ③等待救援。受伤后尽量不移动,采取平躺姿势等待救援。 (7) 呼吸受阻的急救 ①一拍、二按、三呼叫。抢救者将伤员仰卧,立即拍打其双肩并呼叫,也可以同时压人中穴并呼叫。如没有反应,判定此人神志丧失。 ②心脏按压。一旦发现伤者心脏停跳,就需要按照先“心脏按压30次——开放气道——人工呼吸2次”的步骤反复操作进行心肺复苏,按压具体方法如下: a. 部位:暴露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成年男性可快速定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的胸骨处); b. 姿势:先让伤者仰卧,背部垫上一块硬木板,或者将伤者连同床褥移动到地上,救助者跪在伤者身旁,双手叠加,十指相扣,以下方一手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支点,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冲击式按压,抬起时手掌根不能离开按压位置;按压时观察伤者面部反应; c. 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时不可用力过大或部位不当,以免引起肋骨骨折。心脏按压如不能有效进行气体交换,则要同时配合人工呼吸; d. 按压深度5cm以上,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按压抬起时间基本相等。 ③开放气道。观察伤者嘴和咽喉中是否有异物,并设法排除,抬下颏使呼吸道畅通无阻。 ④人工呼吸。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主要有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仰卧压胸法或俯卧压胸法人工呼吸等。其中,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最有效。 口诀: 头部后仰向后推,紧托下颏向上提。深吸口气嘴对嘴,有时需要嘴对鼻。注意捏鼻把气吹,每分钟16~18次。心脏按压与人工通气比率:30:2。 牢记这些实用的避险自救技巧 并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安全意识 只有当我们每个人 都充分重视安全防范 才能有效减少极端安全事件带来的伤害 往/期/回/顾 编辑:欧婷 核对:包包
审核:zjx
【免责声明,如有版权方请联系删除】
标签: